您现在的位置是:天际琨瑜网 > 百科

许多有“社交冷漠症”的人,只是希望远离“无效社交”罢了

天际琨瑜网2025-02-24 16:13:13【百科】2人已围观

简介原标题:许多有“社交冷漠症”的人,只是希望远离“无效社交”罢了 “社交冷漠症”在网络定义中偏向中性,指拥有正常社交能力且不害怕社交的一些人,主动选择减少非必要、不感兴趣的社交活动。它不像“社牛”

原标题 :许多有“社交冷漠症”的许多效社人,只是有社希望远离“无效社交”罢了 “社交冷漠症”在网络定义中偏向中性,指拥有正常社交能力且不害怕社交的交冷交一些人,主动选择减少非必要 、漠症不感兴趣的只希社交活动 。它不像“社牛”“社恐”那样,望远把人们对社交的离无态度指向两个极端,也不像“无效社交”“有效社交”那样 ,许多效社有明显的有社褒贬意味 。社交冷漠症尽管顶着“冷漠”的交冷交帽子 ,有一些譬如“共情能力差”“对人没兴趣”等误读,漠症但随手翻翻网友评论,只希很多是望远“人家爱怎么过怎么过”“燕子说,管好你自己”这类宽容的离无态度  。大家似乎也在默许这种对繁冗社交与虚假人情的许多效社适当冷漠 。 也是,成年人的社交充斥着里子面子 ,谁没个“我想一个人静静”的时候呢?与其说“社交冷漠”是个症 ,不妨说 ,它其实是很多人需要、羡慕的一种从容自处的状态 。说真的,看到那种能从容拒绝自己不喜欢的集体活动的同事 ,那种能在聚餐里礼貌提出有点事先走的朋友,你是不是甚至都有点羡慕?羡慕他们坦坦荡荡的距离感,羡慕他们合情合理的拒绝 ,羡慕他们转身而去潇洒离开的背影? 《天使爱美丽》(Le fabuleux destin dAmélie Poulain ,2001)剧照 。 你好不好奇,这些人转身后都去做了些什么呢?或许确实有人在拯救世界吧,但大多数如你我一样的普通人,也能投身斑斓之中 。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讨论“社交冷漠症”的意义 ,重点绝非那个看似冷漠的背影 ,而是展现他们正面朝向的那些神秘小世界。从自己的房间,走到外面的人群 ,从一人散步看天 ,到与地上的生灵结缘 ,让我们跟着一些书、一些人 ,去听听这些小世界的自白 。 房间里的秘密·写诗 《栖居于可能性》, [美] 艾米莉·狄金森 著  ,王柏华 等译,四川文艺出版社  ,2018年3月 。 这个世界,你好 。我是艾米莉·狄金森写过的诗。 我的创作者在去世后声名大噪,在世界诗坛留下姓名。然而在我们栖居于美国阿默斯特镇的时代 ,她和我们籍籍无名  ,同时,日日相依。 艾米莉·狄金森从20岁就开始写诗,无数天里 ,她都在闭门不出的孤独与自得中写诗 。评论家和读者反复说着 ,她一生隐居 ,不喜社交,很少外出  ,是个孤独又单调的谜。可在我看来,她每天都在房间和花园里雀跃着 。 她写诗时,不拘格律,擅造变化 ,比如她喜欢用破折号代替标点,使诗句跳跃 。她写花草、太阳 、生死 ,也写信仰和友情 ,像从一个池塘跳入另一个池塘,永不会累。在最活跃的1861年-1865年 ,她尤其富有活力 ,甚至在1862年创作了366首诗 。此外 ,她热爱园艺  ,培植花草,制作标本。 当然 ,这一切似乎与人类关联不大。但你总不能说 ,蝴蝶在人看不到的地方就不会飞 ,是吧?我们被她放在盒子里,从不示人。但我们和她一直在房间里 、在花园里 ,在灵思漫溢的世界里飞 。 如果你问我是哪一首诗 ,我的名字是《我一直在爱》 。 That I did always love I bring thee Proof That till I loved I never lived—Enough That I shall love alway I argue thee That love is life And life hath Immortality This—dost thou doubt—Sweet Then have I Nothing to show But Calvary 我一直在爱 我可以向你证明 直到我开始爱 我从未活得充分 我将永远爱下去 也可以向你论证 爱就是生命 生命有不休的特性 如果,亲爱的, 对此也抱怀疑 我就无从举证, 除了,骷髅地 所以我知道,无论世人如何强调她的隐匿孤单冷淡无聊怪异,她一直在爱 ,她度过了丰富又斑斓的一生 。 房间里的秘密·写信 《玛丽和马克思》(Mary and Max ,2009)画面 。 大家好 ,我是马克思家里的一面墙  。 尽管作为一面墙和人类打招呼很奇怪,但对于马克思这类阿斯伯格症人群  ,以及所有不怎么喜欢或擅长和人类社会打交道的群体,我很有发言权 。我一直陪伴马克思,也陪伴马克思给玛丽写信。 马克思是一位成年的“阿斯伯格”,长期过着“一个人生活,只有椰子和我”的日子。他算是天生最不会社交、最孤独的那类人了 ,可他还是会以怪异又独特的方式 ,抵达真正的朋友 。他每次接到玛丽的信 ,都会因为激动或焦虑,先站在椅子上哭一场。这多难啊  ,然而他们还是以信件进行了胆大包天的交流(怎么说呢 ,一个敢说一个敢信,一个说人是蛋生的 ,一个说人是酒杯里来的)  。他把唯一朋友的所有信件 ,贴满了我这片墙,在生命最终时刻,微笑地看着信坦然而逝 。 我和马克思都存在于一部黏土动画中 ,我们是虚构的。然而这部动画是导演的半自传式的影片。我相信很多真实的人类 ,在真实的生活中 ,也会独自在房间里给什么人写信吧 。 众生喧闹时 ,他们的信在路上。你可以说他们活得并不热闹 ,但不能说这不美好 。马克思有过热烈而真挚的友谊,热烈到贴满墙 ,我是证人,我作证。 人群中的捕手·摄影 《我是这个世界的间谍:薇薇安·迈尔街拍精选摄影集》, [美] 薇薇安·迈尔 著,[美] 约翰·马卢夫 编,oneone 译,九州出版社·大鱼读品 ,2018年5月 。 你好 ,我是薇薇安·迈尔未冲洗的胶卷。我了解那些游荡在人群之中寡言的人。 薇薇安在美国做了几十年的家庭保姆。若不是后人恰好发现了她的胶卷 ,人们不会知道世间有过这样一个人。她在芝加哥 、纽约等工作过的城市没有亲人也没有朋友,不工作的时间就在街上人群中漫游,但从不社交。人们不知道她做了什么  。 可我知道。她用禄来相机拍摄了无数街头形形色色的普通美国人 ,积累了超过10万张照片 。所有胶卷都未冲洗过,她从不与人分享摄影作品以及摄影这件事。然而,她的街头摄影作品包罗万象,不分贵贱,不论种族,你能找到贵妇,也能看到黑人 。老天和胶卷知道  ,她穿着男士马甲游荡在人群中时,街头世界这个大游乐场有多可爱。 人们说她孤独 ,没有家庭、爱情、子女。这是偏见 。 她有我们,我们有她 。当后人解读神秘的她 ,她早已如实地阅读过更大的世界。 人群中的捕手·写作 《哈利·波特》,[英]J.K.罗琳 著 ,苏农 、马爱农、马爱新 等著 ,人民文学出版社 ,2008年12月 。 我是J.K.罗琳坐过的那趟火车 。 都别争了,这些年 ,很多人热衷追溯哈利·波特系列故事在现实世界中究竟起源于何地 。不少她去过的咖啡馆成了读者的打卡地 。罗琳在采访中曾明确表示  ,整个故事起源的想法发生在曼彻斯特到伦敦的火车上 ,而霍格沃茨的灵感直接来源于她所见的所有美丽地方 。 看 ,我是钦点的!其实很多作家都喜爱独处,又希望这份独处被包围在人群之中,所谓闹中取静莫过如此 ,这也是很多作家爱咖啡馆的原因。无论是在火车上、候机大厅里还是咖啡馆,无论人群如何热闹,作家创作时总是专注的 。比起“冷漠” ,用“沉浸”来描述他们更合适 。 要我说,如果你在人群中遇到了这种一脸冷淡如入神境的沉浸者,最好小心一点 ,老天爷知道他们脑子转着什么呢?比如我 ,我哪知道我以后要撞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呢 !据轶闻传说 ,《三体》也是在人群之中(嗯,工位上)写出来的 。我也很替物理学人们揪心 ,谁成想这个人就安安静静地在工位上和大家一起坐着,物理学它就不存在了呢 ? 总之 ,当作家们在人群中沉默不语 ,世界在他们脑子里已经翻江倒海了 。我们就敬而远之 ,默默期待新世界被造出来吧。 一人散步去·散步 《散步去》 ,[日] 谷口治郎 著  ,伍楚 译  ,北京联合出版公司·后浪 ,2017年3月。 大家好,我是一片草地,是谷口治郎笔下 ,爱散步的中年男人走过的那片安静草地。 我想来说说,散步这件事陪伴人类有多长 ,大概从人类学会直立之后就开始了吧 。我存在的这本图画书《散步去》中,一位中年男士和家人搬入小镇后,就开始了各处散步的日子 。他有时结伴,更多时只有自己。他行走过寂静的街区 ,也曾在绿地上立足停顿。 创作出这个故事的谷口治郎  ,似乎很迷恋散步 。没有目的,不看时间,不带期待 ,自然而然 。这种类型的散步,往往是独自一人进行的。这些人舍弃了和亲友相聚的时间  ,选择一人行,到底是什么在吸引着他们呢 ? 由《散步去》改编的同名电视剧(2020) 。 大概是可以自言自语 、独自放空、随意听风 、胡思乱想。此外,人们有很多平日里跳不出的局 ,悟不到的事,散不开的愁 ,在散步中,走着走着就好了。所有这些 ,或许不足为外人道 ,只适合一个人轻轻沉淀 ,而不适合酒桌咖啡桌饭桌分享。比如,中年朱自清在荷塘月色里散步,散了些知识分子在时局里的惶惶然;青年汪曾祺在翠湖里散步,也散出了长久的精神疗养 。 人类都是走着长大的 。身为自然的一分子 ,我从不觉得人们非要呆在一起 ,从不觉得走在草地 、海边的某一个人在社会里就是“冷漠” ,他只是在慢慢地走着长大罢了 。 一人散步去·看云 《云彩收集者手册》 ,[英] 加文·普雷特-平尼 著 ,王燕平 、张超 译 ,译林出版社 ,2018年3月 。 《宇宙的答案云知道》,[英] 加文·普雷特-平尼 著,黄琳  、刘岭 译 ,南海出版公司·新经典,2012年6月 。 大家好 ,我是一朵云。 具体而言,我是荚状云 ,名字来自拉丁语,意思是小扁豆 。如果想找到我,你可以翻开《云彩收集者手册》,对着天空 ,没准就能收集到我  。 诗人写,“你看我时很远,你看云时很近”。地上的有些人,对人有时远远的,却愿意和天上的我们亲近。相比星星月亮 ,云是最唾手可得的 。收集我们的这位作者 ,从小就爱看云彩胜于看人。他在2004年成立了“赏云协会” ,和更多云彩收集者分享云的喜怒哀乐与万千形态。与之相似  ,豆瓣上的“画云小分队”也聚集了很多爱看云的人。他们把我们想象和装扮成新的样子 ,太好玩了。 这些人活在地上 ,心在天上。如果地上的有些人觉得他们奇怪,那只是因为没有抬头看天。人生在世,若不懂俯仰 ,只钻研人,未免太无聊了。 万物结伴吧·狗儿 《一位温柔善良有钱的太太和她的100只狗》(繁体) , 李瑾伦、文图 著,和英出版社 ,2001年8月。 人类们 ,我是蒜头 。我是绘本《一位温柔善良有钱的太太和她的100只狗》中百分之一的一只小狗 。 我是雪纳瑞还是吉娃娃 ?想知道我长什么样子吗 ?请去绘本里找  。这里有一百只狗,一百个名字,一百种环肥燕瘦的外貌和动静不一的性格。太太和我们白日里在山间散步 ,夜晚相拥而眠 ,整个屋子满满当当,就是没有第二个人。 太太喜欢动物 ,太太的生活里很少有人。可她活得充实 、快乐 ,每天给我们梳毛 、喂食,就算是每天把狗头摸一遍  ,把每只狗的名字念出来 ,都要花掉不少时间 。 《狗十三》(2013)剧照 。 我知道有些人类并不那么擅长或者喜欢亲近人类 ,但他们可以喜欢水鹿 、飞鸟、白虎或是熊猫,他们与万物结伴,能懂动物的直白与纯真  。我存在的这本绘本,就是作者李瑾伦以一位收养了百只流浪狗的台北女士为原型创作的 。 作为一只狗 ,我认为 ,人类不应以是否亲近人类去随意评判一个人的生活与品行 。我知道她们温柔善良,我还祝她们有钱! 万物结伴吧·猫儿 《皇城猫语》,喵呜不停 著 ,人民邮电出版社 ,2019年5月 。 喵~人类 。我是喵呜不停拍过的一只街猫。本该是我哥们来的,然而它因被当众拍下蛋蛋和撒尿的画面 ,感情复杂,反复踌躇,只好让我来 ,为喜欢和我们呆着甚于与人类社交的人们说几句话 。 作为一只走乡串巷 、见多识广的皇城街猫 ,我很笃定 ,这个世界上有些人类就像猫一样  ,独立自由好清静 。 拍摄过我们的这位街猫摄影师  ,也曾是一位性格腼腆的大学青年 。这些年来  ,他在各地拍摄了超过4万张街猫的照片。相比那些人类社交要学的所谓法则,他或许更喜欢研究怎么和我们相遇  ,譬如研究我们休息 、活动的时间  ,譬如研究怎么追着在暖气管 、玻璃碴子墙上窜溜的我们。在我们的世界里 ,他是行走的猫薄荷 ,不是冷漠腼腆的少年 。 我知道现在很多人类都养猫。让我来告诉大家一个大秘密 !这些人在外面正经上班和在家放肆撸猫时,完 !全!是 !不 !一 !样 !的!看似对人类冷漠的人,可能对猫撒娇 ,也可能对月亮柔情。人类 ,请永远对月亮的背面和人的多面保持想象力 。 喵~~ 《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》(2010)画面 。 好了 ,让我们感谢各方“亲友团”为不爱社交的人们献出的证言,也感谢它们替懒得解释的人们展示了私密而丰富的小世界。 归根结底,之所以讨论诸如“有效社交”“极简社交”“社交冷漠症”等概念 ,一轮又一轮的网友们最终期待的是 :在完成生存必要的那些社交活动后,我们都能拥有可爱、有趣、充实的个体生活 。爱热闹的人们 ,就转向人,而爱云爱猫爱诗的人们 ,就各奔四方 。这是一个宽容的世界 ,各为其好,美美与共。 而且 ,这次我们窥视到的所有小世界,绝非遥不可及 ,而是平易近人。无论是猫儿狗儿,还是看云散步、写信摄影 ,不需离群索居、功成名就 ,甚至不需远离人群 。 它们适用于所有在日常社交中感到过剩 、疲乏、困惑、勉强的人。所以 ,所有在不快乐的社交里发愁的人 ,转个身吧 !找找你喜欢的那个圆心,用它校订世界,别管是否被看到,别管是否被理解。 作者/孔雪 编辑/罗东 校对/刘军返回搜狐 ,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:

很赞哦!(7694)